用科技让医疗健康更容易
Make Healthcare Easier With Technology
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全球渠道资源来解决医疗领域的问题及挑战
紫东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由一群有着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带着激情和梦想,借助国内外知名高校雄厚的研发基础,于2019年8月成立的技术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苏州
深圳
西安
微系统
Micro System
导航模块
Guiding Module
胶囊机器人
Capsule Robot
人工智能辅诊
AI Assisted Diagnosis
TECHNOLOGY AND MEDICAL
科技与医疗
团队成员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微系统、机器人等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医疗健康行业,为人类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
深入洞察医学知识和医学数据,助力解决医学影像、生命科学、健康管理等领域中的多重难点痛点。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产业布局
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微系统、机器人及医学影像技术运用于医疗健康行业,深入洞察医学知识和医学数据,助力解决医学影像、生命科学、健康管理等领域中的多重难点痛点。用最新的科技帮助临床医生高效高质量完成疾病检查和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帮助人们轻松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了解更多
56
拥有独家专利(个)
43
国家一级刊物发表文章(篇)
微系统
专注于SiP微系统技术,通过高级封装工艺和材料技术,实现硬件系统核心部件的晶圆级互联,在大幅降低体积重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导航模块产品与胶囊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
了解更多
导航模块
从系统架构、器件选型、传感器退化、复杂高动态全场景建图、高精度低 漂移全局定位等方面深入研究智能移动机器人所需的全局路径规划及高性能导航定位核心模块。
了解更多
胶囊机器人
专注于面向消费者的胶囊机器人,用于消化道影像采集。胶囊机器人集成了多摄像头、图像处理和无线传输芯片等多种技术,采用先进的微系统软定义技术,做到了微型化、低功耗和模块化。
了解更多
人工智能辅诊
专注于面向医疗机构的多模态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创新性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图像、文本、数据等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便捷的辅助诊断报告。
了解更多
HONOR ACHIEVEMENT
企业荣誉
我们所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
ABOUT OUR PRODUCTS
产品介绍
微系统

导航模块

胶囊机器人

人工智能辅诊

10系列导航模块
06系列导航模块
02系列导航模块
SiP(System in Package)介绍
SiP(System in Package)是指将特定功能的系统或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封装内部,通常包含两个或更多不同功能的裸芯片。例如将FPGA、处理器、数据转换器以及FLASH存储器裸芯组合成一个小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组件(如传感器、触发器、被动元件、MEMs以及电源转换模块等)结合。这些系统组件组装到框架或基板上,封装成适用特定应用的定制化、集成化的芯片产品,大幅降低芯片尺寸,节省空间。在SiP内部,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裸芯(引线键合或倒装)、封装芯片(BGA/CCGA)、裸芯堆叠或是封装堆叠等不同工艺方式,SiP产品有如下的优点:
大幅提高单个封装的密度及性能,解决新品IC设计周期长、投入大;无法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缺点;
降低印制板产品的面积、重量和设计复杂度,系统组件的晶圆级互联可有效提升系统性能,降低产品成本;
将各晶圆厂的裸芯片通过不同的半导体技术及封装技术组合成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将复杂封装工艺及材料技术融合纳入SiP的高速设计中,带来更大的产品优势;
允许制造商在封装层面升级产品;
提供多种芯片级防篡改技术及加密技术;
允许制造商在封装层面升级产品;
创建通用的系统平台,以最小的改动完成产品升级,更加稳定可靠;
电气设计
产品开发
数字、模拟、存储和RF设计;
FPGA 设计(VHDL设计、编码和仿真);
固件设计(嵌入式 C、封装和脚本语言);
多阶HDI布线及高速设计经验
布线前及布线后的PDN、相噪、时序以及信号完整性仿真;
模组建模
提供标准EBD、IBIS、ELDO及S参数模型;
热管理及复杂封装散热管理
根据热力学建模确定芯片布局、材料选择及焊球排布;
增加散热通孔及散热焊球,添加导热铜层、添加密封环和散热框架;
优化封装设计、器件布局和材料选择;
在满足功能性能的前提下优选低功耗晶圆组件;
我们的SiP设计能力
先进的大规模裸芯倒装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良率;
成熟的单个封装高密度集成设计经验;
完善的阻抗设计、信号完整性设计;
集成度高,有效降低PCB板层数;
丰富的系统设计经验,以最少的组件和IO扇出满足系统需求,可靠度高;
丰富的晶圆渠道,提供标准存储器、处理器、数据转换器以及FPGA裸芯资源;
成熟的量产经验,产品稳定可靠;
5项专利;
导航模块概述
2017 年 7 月 8 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系统,提出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 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建立自主无人系统共性核心技术支撑平台。
自主移动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础性、标志性功能之一,是决定智能移动机器人高效、稳定、长时间工作的关键技术。机器人自主导航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 和“ 我怎样到达那里”。在未知环境中,机器人没有导航地图,需要利用自身传感器获得的环境感知信息建立环境导航地图,同时利用已建立的地图同步 更新自己的定位,即实现同步定位与建图问题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 SLAM)。很多学者认为 SLAM 是移动机器人实现真正意义完全自主的关键,甚至称该 问题为移动机器人学界的“圣杯(Holy Grail)”。
而当前的导航定位及路径规划技术,在各类复杂环境下,比如高动态、光线变化较 大、人流密集、GPS 信号缺失等等,都会导致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位置丢失,造成智能移动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
本公司从系统架构、器件选型、传感器退化、复杂高动态全场景建图、高精度低 漂移全局定位等方面深入研究智能移动机器人所需的全局路径规划及高性能导航定位核心模块,提升导航定位模块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模块的可批量,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落地奠定基础。
6项专利。
胶囊机器人介绍
传统的胃镜和肠镜由于检查过程会造成不适,人们的接受度不高,久而久之胃肠疾病就疏于检查了。而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比如胃癌预后与胃癌的发现早晚有明显差异。早期胃癌的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几乎都能痊愈,但如果是中晚期发现,术后5年存活率仅有20%。
胶囊内镜机器人主要由磁场精确控制系统、智能胶囊内镜、便携记录仪和胶囊定位器四个部分组成,接受检查者需吞服一粒智能“胶囊”,15分钟左右即可实现胃部的全面检查。与传统胃肠镜相比,胶囊内窥镜机器人具有:
无痛无创 无麻醉:
T胶囊体积小,进入体内无异物感、不适感,检查无需麻醉,无创伤,无不良反应;
无交叉感染:
胶囊采用无菌耐腐蚀医用高分子材料真空独立包装,无毒无刺激,一次性使用;
全方位:
胶囊可在体内全方位各角度的进行控制拍摄,不遗漏任何可疑病灶;
检查快捷:
只需随水吞服一粒小小的胶囊,15至30分钟胃部检查即可完成;
操作简便:
采用控制杆遥控,直观易上手,操作方便、简单;
图像清晰:
高清摄像头配合自动曝光控制,提供清晰明亮大视野的临床图像;
受检者穿戴检查服后,用温水送服磁控胶囊胃镜,随后躺在床上接受检查;
7项专利;
AIMAS-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据《2020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我国肿瘤死亡率前5位中有4位在消化系统(肝、胃,结直肠、食管),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9.3%。以胃癌为例,我国2016年新发39.7万例,死亡28.9万例。全球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而同为东亚地区的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区,但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7.7%。胃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达74.9%,胃癌患者预后较中国明显具有明显优势,其与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积极的医疗干预密切相关。

胃癌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40岁以上患者为重点监测人群。胃癌预后与胃癌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大部分患者达到长期治愈;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30%,且治疗成本与经济成本巨大,死亡率极高,社会负担与家庭负担巨大。

我国现状:我国特有的饮食习惯(如高盐、过烫、腌制食物及共餐制相关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我国高胃癌发病率密切相关。同时由于消化道肿瘤性疾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不易被患者重视,同时因为经济条件、认识不足等原因就诊拖延、首选药物治疗、检查不积极等,导致早期胃癌发现率低,常常发现即晚期!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早期胃癌诊治率低于10%,给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极大负担及痛苦。

日本现状:因为胃肠镜在日本的广泛普及,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已被列入体检必查项,日本人均的体检率为一年1.3次,约是我国的3 倍。早癌检出率70%。胃肠镜检查在日本社会中被人们广泛认同并接收。

研究证实,随着胃癌发病率增高,胃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胃癌高危人群35岁起应胃镜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完善胃肠镜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关治疗。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近4亿,而职业消化内镜医生不足3万名,实际每年能够完成内镜检查仅约0.2877亿人次,医疗资源缺口巨大,大型三家医院和基层医院内镜医师在内镜设备及专业化水平方面客观存在一定差距。

AIMAS辅助诊断系统可对胃镜检查白光下上消化道44处细分部位智能识别并质量控制,减少疾病漏诊,50种常见疾病智能提示与筛查,可有效帮助医生(尤其新学内镜医师及基层内镜医师)提高内镜诊疗质量,减少检查盲区,大幅降低疾病漏诊率及误诊率,使患者收益,同时降低社会负担。
30项专利。
10系列导航模块
10系列导航模块是一款主要用于室外的自主定位导航的系统模块,其基于激光及视觉SLAM技术,使用创新算法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可实现3D地图构建、实时精确定位、路径规划、自主导航或巡线、智能避障等功能。可根据客户应用需求,对多种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组合。
功能特点
三维建图:一次性建图面积可达300,000平方米,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场景的需求;
提供实时位姿:实时精确计算出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和姿态,并提供给用户系统。精度可达到±2cm;
状态监控:实时监测各项传感器数据和运行数据,并提供给用户系统;
运动控制:支持多种模型的运动控制功能,如双轮差速、四轮差速、阿克曼等,配置简单快捷;
路径规划:支持录制轨迹和手绘轨迹两种方式生成路径;
路径巡航:机器人按照规划的路径运动,智能稳定;
执行客户任务:机器人到达用户指定位置后停止运动,并通知用户系统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将继续巡航;
智能避障:及时检测周围环境中潜在的碰撞或跌落等风险,并采取避障策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产品主要性能参数
CPU i7/i5
内存 8G
激光雷达线数 16线
激光雷达扫描半径 60-150m*
激光雷达扫描角度 360度
GPS接收天线数 1
一次性建图面积 300,000平方米
定位精度 ±2cm
使用场景 室外大面积场景(园区清扫、巡检、配送)
运动模型 双轮差速、四轮差速、阿克曼
检测报告
10系列检测报告
06系列导航模块
06系列导航模块是一款可拓展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导航定位模块,采用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为移动机器人提供高精度的建图、定位以及导航服务。导航采用业界领先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提供实时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等功能,满足服务机器人快速流畅行走的需求。 06系列导航模块采用模块化组织方式,提供完善的通讯、电气接口以及二次开发的SDK,具备部署简单、拓展性强等优点,大大提高移动服务机器人开发的效率。
功能特点
专业的SLAM构图:高精度地图构建,还原真实场景,回环自动闭合,操作简单方便;
稳定的自主定位: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惯性导航等)融合的SLAM技术,机器人能够从任意位置启动定位,解决了大场景、相似场景,长回廊,人群环绕等复杂环境定位问题;
智能自主导航:自主规划合理的移动路径,流畅往返于多个目标位置,执行客制化任务。如遇临时障碍物,可灵活绕开,并立即重新规划路线,到达目标位置;
多重安全保障:支持用户修改地图和设置虚拟墙,以保证机器人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中执行命令。同时配备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的辅助避障系统,能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检测障碍物。车体配备的急停按钮,能在紧急情况下保障安全;
配套APP快速上手:提供配套APP,远程操控,无需连线。单独使用便可命令底盘完成所有操作,若与客户系统协同工作,可实现更为强大的功能;
完善的二次开发接口:丰富的底层API开发接口,满足客户系统多元的二次开发需求;同时提供Android SDK,提升用户二次开发效率;
产品主要性能参数
通道 432通道
信号 BDS B1/B2 GPS L1/L2 GalileoE1/E5b QZSS L1/L2 SBAS L1
单点定位 平面:1.5m 高程:2.5m
DGPS精度(RMS) 平面:0.4m 高程:0.8m
RTK(RMS) 平面:1cm+1ppm 高程:1.5cm+1ppm
观测精度(RMS) BDS GPS GLONASS Galileo
B1/L1 C/A/E1码 10cm 10cm 10cm 10cm
B1/L1/E1 载波相位 1mm 1mm 1mm 1mm
B2/L2P(Y)/L2C/E5b码 10cm 10cm 10cm 10cm
B2/L2P(Y)/L2C/E5b 载波相位 1mm 1mm 1mm 1mm
冷启动时间 <25s
重捕获 <1s
初始化时间 <5s(典型值)
初始化可靠性 >99%
差分数据 RTCM v2.3/3.0/3.2
数据格式 NMEA0183, Unicore
数据更新率 20Hz
定位更新率 20Hz
定向精度(RMS) 0.2度/1m基线
时间精度(RMS) 20ns
速度精度(RMS) 0.3m/s
惯性导航精度 <5%x 行驶距离(无GNSS信号)
检测报告
06系列检测报告
02系列导航模块
02系列导航模块是一款可拓展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导航定位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为移动机器人提供高精度的建图、定位以及导航服务。导航采用业界领先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提供实时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等功能,满足服务机器人快速流畅行走的需求。 02系列导航模块采用模块化组织方式,提供完善的通讯、电气接口以及二次开发的SDK,具备部署简单、拓展性强等优点,大大提高移动服务机器人开发的效率。
功能特点
稳定的自主定位: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惯性导航等)融合的SLAM技术,机器人能够从任意位置启动定位,解决了大场景、相似场景,长回廊,人群环绕等复杂环境定位问题;
智能自主导航:自主规划合理的移动路径,流畅往返于多个目标位置,执行客制化任务。如遇临时障碍物,可灵活绕开,并立即重新规划路线,到达目标位置;
多重安全保障:支持用户修改地图和设置虚拟墙,以保证机器人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中执行命令。同时配备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的辅助避障系统,能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检测障碍物。车体配备的急停按钮,能在紧急情况下保障安全;
配套APP快速上手:提供配套APP,远程操控,无需连线。单独使用便可命令底盘完成所有操作,若与客户系统协同工作,可实现更为强大的功能;
完善的二次开发接口:丰富的底层API开发接口,满足客户系统多元的二次开发需求;同时提供Android SDK,提升用户二次开发效率;
产品主要性能参数
定位导航方式 激光SLAM
定位导航精度 ±2cm*
最大建图面积 7000m²
最大行驶速度 0.8m/s(遥控)、0.6m/s(自主导航)
最小通行宽度 900mm(过道)、700mm(门)
最大爬坡角度 15°
工况续航 >12h(空载)
网络 支持WIFI和AP模式
检测报告
02系列检测报告
ABOUT US
关于我们
紫东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COMPANY BRIEF
公司简介
紫东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由一群有着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带着激情和梦想,借助国内外知名高校雄厚的研发基础,于2019年8月成立的技术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总部坐落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在深圳和西安设有研发中心。团队成员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微系统、机器人等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医疗健康行业,为人类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
COMPANY VISION
公司愿景
用科技让医疗健康更容易。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微系统、机器人及医学影像技术运用于医疗健康行业,深入洞察医学知识和医学数据,助力解决医学影像、生命科学、健康管理等领域中的多重难点痛点。用最新的科技帮助临床医生高效高质量完成疾病检查和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帮助人们轻松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INDUSTRAL DISTRIBUYION
产业布局
硬件(芯片-模块-机器人),软件全领域布局,100%国产化。
56
拥有独家专利(个)
43
国家一级刊物发表文章(篇)
微系统
专注于SiP微系统技术,通过高级封装工艺和材料技术,实现硬件系统核心部件的晶圆级互联,在大幅降低体积重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导航模块产品与胶囊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5项专利。
导航模块
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应用,从系统架构、器件选型、传感器退化、复杂高动态全场景建图、高精度低 漂移全局定位等方面深入研究智能移动机器人所需的全局路径规划及高性能导航定位核心模块,提升导航定位模块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模块的可批量,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落地奠定基础。6项专利。
胶囊机器人
专注于面向消费者的胶囊机器人,用于消化道影像采集。胶囊机器人集成了多摄像头、图像处理和无线传输芯片等多种技术,采用先进的微系统软定义技术,做到了微型化、低功耗和模块化;后端的软件算法能够对胶囊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现立体的胃肠道环境。7项专利。
人工智能辅诊
专注于面向医疗机构的多模态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创新性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图像、文本、数据等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便捷的辅助诊断报告。该系统向下可兼容推拉式胃肠镜、胶囊内窥镜等多种形态的信息采集终端,向上可从云端获取最新的算法模型,实现自我进化。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单模态下(图像识别技术)的消化道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胃癌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2%以上。21项专利。
HONOR ACHIEVEMENT
企业荣誉
我们所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88号人工智能产业园E3-5层
邮编:215123
邮箱:info@wellomen.com